以“艺瘾”抵岁月漫长丨韩天衡:我一辈子的心思就放在“艺术”这两个字身上了
过去这五年,韩天衡似乎在医院比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些。八次入院、两次病危,可即便躺在病床上,手和脑子也终究停不下来。“我到医院去的时候,一定要拿几本碑帖、拿几支笔。一只手打吊针,另一只手就在空中比划,像在画什么、写什么一样。两个陪我的学生经常讲:你看老师的‘瘾’又
过去这五年,韩天衡似乎在医院比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些。八次入院、两次病危,可即便躺在病床上,手和脑子也终究停不下来。“我到医院去的时候,一定要拿几本碑帖、拿几支笔。一只手打吊针,另一只手就在空中比划,像在画什么、写什么一样。两个陪我的学生经常讲:你看老师的‘瘾’又
韩老师的篆刻艺术发展历程,不仅是个人的艺术史,也是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他经历的岁月,是篆刻艺术经过多年沉寂后又生机勃发的新时代。应该说,篆刻艺术经过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高峰后,1949年以后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,出现了相对沉寂消退的几十年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,
孙晓云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,行草笔法融传统气韵与现代审美,作品被海内外重要机构收藏。
自缶翁吴昌硕1912年定居沪上起,海派篆刻遂撑起近现代中国印坛“半壁江山”。百年间代代印人砥志研思,在刀石激荡间重塑了篆刻艺术的创作理念、审美意趣与刀法体系,成就了金石篆刻史上最为璀璨的现代转型。自20世纪70年代始,韩天衡以书、画、印三绝兼擅、艺理创见相得益
韩天衡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:“传统万岁,创新万岁加一岁”。这既是他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的哲学思考,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总结。但是,因为有了瑰丽丰厚的“万岁”,走出“一岁”才更灿烂也更艰辛。这“一岁”,韩天衡在梦里寻它,为之坚忍跋涉了近七十年。